CompanyNews
发布时间:2025-08-29
“让我们见证华润物流和GKE营运的LME交割仓正式揭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的致辞声中,8月19日,幕布揭下的一刻,华润物流码头业务掀开了历史发展新的一页。
今年4月,润发仓码所属的两个仓库获得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首批香港认可仓库,华润物流携手合作伙伴,通过香港将中国与世界有色金属大宗交易市场相连,以实际行动助力香港建设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施政目标,巩固香港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地位。这是华润物流坚持开拓创新,加速转型的最佳诠释。近年来,华润物流旗下润发码头积极推动智慧化业务,切实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作业效率,取得丰硕成果。
· 电动内渡车 钢材装运“绿色力士”
码头主要业务之一是为客户提供钢材承运和仓储服务,钢材属重货大货,装卸费时费力,安全风险也值得关注。
2024年10月,码头购入智能化电动平板内渡车,通过电子遥控的方式运输钢材,相较于以往使用的燃油内渡车,电动平板内渡车既可减省人力提升吊运安全,又能节约燃油,大幅降低营运成本,提高钢材业务毛利率。同时,电动平板内渡车还是节能减排利器,每月可节省约9,000升柴油,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3,219升,按国家林业局的标准,相当于每年至少种植了178棵树。
· 水浸警报器 海上作业“安全卫士”
润发码头当前共有8艘趸船,为客户提供中流钢材及货柜操作。因趸船船龄偏高,普遍达到20年以上,重载装货航行或海上抛锚时,船舱存在进水风险。
今年1月,华润物流在船舱安装了感应器,一旦检测到舱内水位越过警戒线,便发出提示警报至手机应用程式,相关管理人员第一时间接收资讯并迅速作出响应,较以往依靠拖轮单次巡逻船只的响应时间提升5倍以上,船只及货物都能得到及时的处理,有效提升趸船海上航行安全性,保障船舱货物免被水浸,得到了客户的好评。
· 智能机器人 全天候“EHS管家”
今年2月,润发码头部署了由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实行24小时场地巡逻工作,这是香港集装箱码头首个具备全天候全场景智能巡检的机器人。
该机器人搭配“AI视觉识别+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系统,凭借“高精度SLAM导航+毫米级缺陷识别+防台风设计+国语/粤语双指令交互”四大本土化升级,可对场内吊车、轨道、集装箱堆场、油库等核心区域进行24小时动态采集检测,包括安全设备、消防设备、危险行为、环境卫生等,单次巡检覆盖面积较传统人工提升3倍,事故预警响应速度提升至15秒内。智能巡检机器人“上岗”后,按照EHS管理要求对现场环境划分重点路线和内容,逐站打卡进行专业巡检,同时为EHS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显著提升事故快速处置能力,将香港码头传统巡检方式需长期依赖安保人力,人力短缺、效率较低、专业度不高等痛点逐个击破。
· 海陆安全眼 智慧码头“新范式”
为进一步提升润发码头综合安全管理能力,提升运营效率,今年年初,华润物流与华润数科联合研发的码头吊装作业安全识别系统正式应用,大幅减少人机交互安全盲区。该系统获得集团第二届“润享AI”创新应用大赛AI建模赛道优秀奖。
系统具备三大创新功能。通过高危行为动态识别,基于电子围栏技术动态预警“人员处于吊装货物下方”动态场景;CCTV内嵌算法精准检测,针对物流特有的反光衣、安全帽特征进行训练和调优,提升识别准确率,精准识别未穿戴的特征行为;现场作业远程监控,支持大批量视频流实时查看、预警与处置,实现隐患安全闭环管理。系统还与智能巡检机器人协同构建码头现场作业安全网络,为安全管理人员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和更为强大的决策支撑服务。
香江潮起潮落,位于长沙湾的润发码头风雨同舟,见证了香港航运黄金年代,彼时香港作为转口贸易中心,码头是香港与内地货物中转的核心枢纽。时光流转,从运输水果、肉类、砂糖等食品类传统货物,到聚焦钢材等基建物资,为机场、公屋、桥梁隧道等民生工程注入坚实力量,再到今时为有色金属交易提供入仓、存储、出仓及跨境运输往来各地的一条龙服务,华润物流码头业务通过不断转型发展,以科技赋能,实现安全生产、节能环保、提质增效,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闯出一片新天。